大学,其之二

余昔楼发布

若以孔子之见辨析当今之人,可分为“人”、“民”二类。由于是讲大学之事,那民之概念是非并不在讨论之列,便首先谈人。人亦分二类,小学有成者,洒扫应对进退,礼乐射御书数;大学有成者,穷理正心,修礼治人。通而观今日之大学小学,进而思其教授之目的,仿似皆以此为指引,所做所为所宣告,一并以此为中心。再而思之,更加之以近日见闻,竟发觉大小学之人,少冠以二者之目的,而最妥当之形容,莫过于相交互换。小学之人,大学小成,动作举止,开诚相见,胸无宿物;大学之人,小学大成,待人接物之处,皆是滴水不漏,进退言谈之间,尽为一寸丹心。尝以自身之基准,推之于千万人,最终得一竹篮耳。千万人之心,当有千万人之准则,此为大学处世所教第一事。但高中哲学一句“普遍真理”我仍信奉至今,德下有法,法上有德,而造一高尚社会,法是基准,而德则是标准。《大学》云:“所谓诚其意者,毋自欺也。如恶恶臭,如好好色,此之谓自谦。故君子必慎其独也。小人闲居为不善,无所不至,见君子而后厌然,掩其不善,而著其善。”此便是慎独之雏形,而之前之考据,当是来源于曾子“三省吾身”之言论。我向来以为,一屋不扫者,仍可治天下,但不修身正心者,不可齐家。此类原因,都出于一个“偏”字,而其后之善恶,无非程度之高低,心胸之宽窄而已。逃得脱自己的,偏亲近之人,逃不脱自己的,便偏了自己了。于斯看来,邹忌之境界,当算高了。其之一中所说,大学即为集大成之学府也。那便是单就其本义说的,其实这世上之事,都是缺不了人的。教化之事,王者之“大务”也,而大学之所责,更为教化举国。孟子尝称人之本心,不过德而已,此当为人之部分,“身体发肤,受之父母”,应不敢毁伤才对,而名号知识等,倒不妨称为身外之物了。“民之俊秀,皆入大学”,倘若这便是中国之贤良方正,仍应当自省于其一二。今弃马之因,虽有不胜稠繁之故,不驳脸面之嫌,但最大之用意,还请诸君自省其身。子曰:“天何言哉。”天地不仁,万物有常。若各位一片赤胆忠心,清源正本,则不枉我尽弃前功之意。私以为近来之事,周遭之人,所闻所见,皆值得一书,又不愿因前文被挂以“三分热度”之名,索性以其之二而名之,若以上有偏题之嫌,便请参照此句。

写在后面:大约七月之前,此处是不会更新杂谈了。新起一社会的小说,目前进度甚缓,若有见天日之时,此处便是最先。

2012.6.5于武汉


0 条评论

发表评论

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