霸王兮霸王
我已许久没见过江水,但却突然忆起了霸王。
近来同人说俳谐,讲至小林一茶,便想起了那句“我知这世界,本如露水般短暂,然而,然而”,一瞬间,就感觉到了垓下,听着霸王唱那句“虞兮虞兮奈若何”一般了。
更早些时候,初读高祖的《大风歌》,觉得“威加海内兮归故乡”浑然是英雄气魄,最后一句“安得猛士兮守四方”又收的恰到好处。但再过些年纪,便觉得帝王气息太重,风起云涌、所向披靡之后,情思记挂也都离不开帝业和天下。若非仍拿捏着君王的架子,不肯直抒胸臆,就确实是抽去了一丝人情味。
而缺的人情,霸王是有的,虽然几千年来有几人看不懂。
司马迁给霸王列了《本纪》,文人们便把他当做帝王来看了,敢对着历史数落成败,评头论足。杜牧见了乌江,叹惋“江东子弟多才俊,卷土重来未可知”后不多时,王安石便反问了“江东子弟今虽在,肯与君王卷土来”。仿佛霸王同《史记》一般,可以任意加些圈点批注。
王安石官场浮浮沉沉,对君王之事了却的多了,于他看来不肯随君王的事,大多是应了愿的。然而,项羽却又从不是君王。若当了君王,从汴京落跑到临安,过不得数年时间,应当是流连忘返——卷土一事,君王不可为,这点王安石倒是看得准。但项羽当年赠了乌骓,别了虞姬,拒了渡船后,便连江东都未回,哪能称得上君王。而江东子弟,是否卷土重来,这便不是能看的出来的了。
所以,帝王的悲和霸王的悲是不同的。国破家亡时,帝王下涕;英雄气短后,霸王别姬。帝王失于猛士,心存忧患,歌一句便能磨灭两句的气;霸王四面楚歌,一无所有,叹三句才能把“力拔山兮气盖世”的影子埋入尘土里。
霸王兮,霸王兮,我虽不曾往乌江,仍思忖歌一曲,惟愿楚魂归故里:
“
百战虽胜命难违,
美人歌罢楚音颓。
几番生死轮回道,
再与霸王江渡回。
”
2019年9月6日于麦迪逊
0 条评论